close
這也是由同一個地方找到的文章。
我比較有興趣的是馬太效應
我第一次看到馬太效應是在"6個人的小世界"這本書裡。
馬太效應是一個"富者越富,貧者越貧"的規則。
當我看到該書作者解釋完馬太效應的時候,
就想到一個大家最近特別熟知的名詞:M型社會
如果我們把馬太效應當成是動態方程式,
以常態分佈社會當成是初始條件(initial condition),
用自己的腦筋摸擬一下,
是的,如果動態方程式沒有 critical point 轉變方向,則,分佈就會是 M 型的。
所以,最早提出 M 型社會概念的人,應該要算馬太嗎?還是寫聖經的人呢?
這個社會是不斷的從常態分佈到 M 型分佈的嗎?
這個疑問可以當論文嗎?太高深了,還是給大師去想這個問題吧。
在實驗室的咪挺裡,有提到"政治極化"的研究。
雖然動態方程式的來源不是同一個,但是團體大小的演變卻很類似。
政治極化的議題從美國而來,而現在台灣也是這樣。
是不是有「談中間路線就會被淹沒」的情況,我無法證實,
從投票比率來看可以做出什麼研究呢?
老師有提到極化的社會是衝突很多的,
我不喜歡衝突很多的社會,
像我這樣的混合體要選邊站都是很困擾的。
孔子的中庸之道,教我們任何事都站中間,
是發現了極化的問題之後,研究得來的原則?
還是孔子自己喜歡在中間?
整個社會是有許多面向的。(面向一詞,我是把它當做 view point)
在睡覺的時候,我的腦子裡,出現一個麵糰,不斷的拉扯、揉合。
也許在某個方面來看,是極化的,但換個方面看,卻是中間靠攏。
有如太極在混沌裡,雖是兩儀分明,但又互相交纏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