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買了一本書叫「常識經濟學」。據作者說,這一本是教導大家「經濟學」的常識。
常識的意思,就是一般人都會知道的事,或是一般人都該知道的事。
原文是用common sense,就非常的直白(直接明白)。
後面會附上這本書的詳細資料。
書上的第130頁說美國的貨幣政策情況:
「更近的情況,2002-2004年期間,決策者為了刺激經濟從2001年的衰退中快點復甦,
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,使短期利率降到歷史低點。如圖表4所示。
一年期國庫券的利率在整個2002年、2003年及2004年期間,
都維持在2%或是更低的水準。
這項擴張性貨幣政,再加上我們之前討論過的降低放款標準的法規,
造成了房地產市場的榮景。
然而,當2005年通貨膨脹率上揚,聯準會轉向較緊縮的貨幣政策,
利率因而上升,這阻礙了房價膨脹,但也很快地造成房貸違約及查封率大幅增加,
最後終於發生了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。」
如果照書上所說,目前台灣的情況又是如何呢?
依據我們前幾年的低利時代,配合上我們後幾年房地產回春,甚或是過火。
這一兩年政府升息,同時大家應該也感受到物價上漲或說是通貨膨脹
(詳細數據要查一下資料)
今年,政府祭出的打房政策,到此,我開始懷疑,(是的,我是個懷疑、陰謀論者),
事實上,政府要處理的,不只是一個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房屋問題,
也不是一個居住或奢侈的稅的問題。
或許通貨膨脹是一個原因,而政府又不能單純的用升息來處理,
由美國當年的處理方式,緊縮放款,導致利率上升,影響的是所有人,
而不只是房地產市場,我們的傳產、金融、電子才剛從金融海嘯回來,現在能升息嗎?
目前限制性的限縮,找到了一個好理由叫做打房,實際上政策並不只有針對房地產。
所以我們台灣的經濟是不是進入一個不是很好的地步,為避免被人民發現而出現恐慌,讓問題提早出現,政府現在採取分區小規模的干預?
我現在開始對台灣的經濟及股市,有很大的擔憂。
這本書應該是值得一看再看的書,有很多常識,對我來說並不是常識。
而且我還滿常內心吐槽這本書的。目前,我還沒全部看完。
書名:常識經濟學 全新增訂版
出版:經濟新潮社
作者:詹姆斯‧格瓦特尼 等著
譯者:高翠霜